台灣人愛儲蓄的「好習慣」舉世聞名,連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安格斯‧迪頓(Angus Deaton)都稱台灣為「儲蓄王國」(the home of saving)。但是多數台灣人不知道的是,可能就是這樣兢兢業業,在不知不覺間吃掉了你的荷包
為什麼錢一定會越來越小?
錢變小的另一面,是東西越來越貴了, 10年前3萬元買得到的東西,現在需要將近36,531元才能達到相同的生活水準,背後的原因,就叫做「通貨膨脹」。
導致通膨的因素有很多,除了國際原物料,尤其是油價的上漲,經濟成長也會推高通貨膨脹。而在從2009年金融海嘯以來,全球都是靠央行撒錢來刺激通膨、支撐經濟環境,從美國三次QE,到歐洲、英國、日本。而在去年底川普上任後,在各種振興經濟的計畫,又帶來新一波的加速通膨預估。而在台灣,縱使在政府有意控制之下短期控制通膨幅度,但在全球化的世界裡,所有成本都受到國際原物料影響,加上台灣的國力與台幣在國際都處於相對弱勢之下,想要自外於通膨趨勢根本不可能。其中最明顯的就是民生不可或缺的食物類消費者物價指數(CPI),光是從2015年1月到2017年5月為止,外食費指數已從109.17上升至113.74。
外食的費用不斷上漲,同時也意味著我們飲食的質量必須有所調整? (圖/digitalphotolinds@pixabay)
另一個殘酷的現實,則是定存利率總是低於通貨膨脹率;利息增長的速度,永遠追不上錢變小的幅度。目前的定存利率保持在1.065%,但根據主計處統計2016年全年的通貨膨脹率卻是1.4%。即使表面上定存戶頭的金額增加了,實際上的購買力卻是縮水了。
蟹老闆今天看到這篇文章
不知道你是否和我一樣注意到
"通貨膨脹率是1.4%"
看到這數字有沒有覺得很可怕....
簡單來說
你的任何投資投報率都要先扣掉1.4%
因為隨著時間都通膨會吃掉你的資本
隨著時間不斷縮水
這就是貧窮的真相...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